国产综合色产精品|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|亚洲无码手机在线观看|为您推荐欧美久久免费精品|精品无码卡通视频一区二区|欧美成人手机视频免费播放|欧美vs日韩vs国产在线观看|久久精品国产97欧美精品亚洲

詳細

興隆古塔,且觀風雨丨尋找佛頂骨舍利埋藏千年的秘密!

        

一、興隆塔的前世今生

兗州興隆塔位于兗州城內今博物館院內。這里原是著名古剎興隆寺的舊址,塔即因寺得名。興隆塔為十三層的樓閣式建筑,平面八角形,通高54米,分上下兩部分,呈母子相托狀。下邊的七層粗壯雄渾,層間設回廊,飾有雕刻精致的盲窗。上六層驟縮細小,直入云端,仿佛是將另一個小塔置于大塔之上。兩截間形成2米寬的陽臺,四周有石雕欄桿,憑欄遠眺,風物盡收眼底。

俗傳夏至日太陽初升,城西三十里的嵫陽山奎星樓其影綽綽可現,霞光蔚成兗州八景之一的“興隆塔影”。寶塔倩影,山色流金,牧童笛聲,古廟松柏,仙人踏歌,靈光生輝,相映成趣,實為齊魯一大難得的人文景觀。

隋朝,開始起建興隆塔

興隆塔位于古九州之一的山東兗州境內,系津浦線上的第一高塔,始建于隋仁壽二年(公元602年),是隋代全國第二批興建的五十三舍利塔之一,因興隆寺而得名,唯寺塔存留至今。

 

唐朝,所造之塔是否為興隆塔?

現存之塔基與唐代咸通十一年(870)十月所造立的“朱常慶等《陀羅尼經》幢”之間有著一定的關系,故“現存之興隆寺塔,其基座甚至基座之上的若干層塔身,也可能是唐代甚至更早的遺物”。現仍保存在兗州區(qū)博物館的五代后梁乾化二年(912)正月龍興寺殘碑中亦提及寺塔,故可以推斷,唐至五代時期,該寺院始終存在著寺塔,只是與現存之寺塔的關系如何,尚值得進一步研究。

宋朝,為安奉佛頂骨舍利再次建塔

宋代,在兗州龍興寺僧侶的主持下,兗州社會僧俗各界人士、以及包括東京等覺禪院等多所寺院積極助緣,于嘉祐八年(1063)再次建塔,以“安葬于闐光正大師從西天取得世尊金頂骨真身舍利”。這次修建的是“髙峻入云”、“崢嶸直倚天……舉手挹云煙”的十三層佛塔。

康熙年間,形成塔上塔的獨特景觀

該寺塔于清康熙年間因地震被毀,在對基本保持完好的下部七層稍作修整后,再于其上修建石欄和六層子塔,形成現在所見之形制。由此推測,宋代所建之寺塔,其高度應遠遠超過現在所見之五十四公尺。

林徽因、梁思成夫婦測繪興隆塔

1936年7月,中國著名古建筑專家林徽因、梁思成夫婦曾專程到兗州來測繪此塔,并錄入了《中國建筑史》。

興隆塔地宮出土佛教圣物

2008年8月,興隆塔地宮出土一批珍貴的佛教文物圣物,包括鎏金銀棺、舍利金瓶、石函、安葬舍利碑刻等國家一級文物和世尊金頂骨真身舍利等佛教圣物,使兗州成為國內又一佛教圣地。

 

二、 興隆塔因何起建?

隋文帝“振興”佛教

隋文帝楊堅,本身是一個十分虔誠的佛教徒,堅信自己取得帝位是佛祖護佑的結果。

據《釋氏稽古錄》記載,楊堅自幼就是由一個名叫神尼智仙的劉姓尼姑撫養(yǎng)長大的。他七歲時,神尼智仙告訴他:“佛法將滅,一切神明今已西去,兒當為普天慈父,重興佛法,一切神明還來。”后來果然發(fā)生了北周武帝的大規(guī)模滅佛事件。因此在楊堅做皇帝后,便把振興佛教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和治國方針。他在全國范圍內建寺廟、造佛像,不遺余力。

史料記載,當時兗州選定的建塔地點“以瑕丘縣普樂寺最為清靜,即于其處奉安。”瑕丘縣是今兗州在宋代以前的名稱,普樂寺就是興隆寺的前身。當時奉命護送舍利的高僧,則是兗州籍的法性!独m(xù)高僧傳》記:“釋法性,兗州人,少習禪學……開皇十四年文帝東巡搜訪巖穴,因召入京住勝光寺。仁壽二年,敕詔送舍利于本州普樂寺……”

北宋,起塔供奉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

隋朝時所建造的舍利塔,塔體都比較小,而且大部分為木材搭建,因此很難保留下來(見《關于隋朝舍利塔的復原研究》,載《故宮博物院院刊》2001年5期)。兗州的舍利塔當然也不會例外。

據地宮出土的“安葬舍利”碑文記載,北宋興隆塔所在之寺名“龍興寺”,是兗州地方佛教首剎。在塔上還有北宋嘉祐八年(1063)的題名碑記,及清代康熙三十一年(1692)、三十五年(1696)、三十九年(1700)和五十七年(1718)的碑刻。證明興隆塔在歷史上是有過多次重建和維修的。

宋代于闐國法藏王子迎請佛舍利,經由皇帝同意到峨眉山、五臺山、泗州巡禮,最后到兗州,選擇兗州龍興寺(即興隆寺)泗州院為其終老之處。之后,法藏致書州府以后,兗州才上奏朝廷請求建塔安葬舍利的。但朝廷只同意龍興寺(興隆寺)和重光寺,精妙寺3寺及下屬32院共同集資建塔供奉舍利。直到兗州龍興寺大悲院主講經僧法語,得以重建興隆塔供奉佛頂骨舍利。

最終,在北宋嘉祐八年(1063)再次建塔,以“安葬于闐光正大師從西天取得世尊金頂骨真身舍利”。千年以來,興隆塔地宮安奉著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,庇護著一方水土的人們,一段段關于信仰與堅持,端信與包容,神秘而美好的佳話流傳至今……